为何壶月轩记意义如此非凡

▲元杨维祯《壶月轩记》册页水墨纸本

艺术自媒体/同古堂、撰稿人/林妹妹、图/北京保利拍卖

「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“诗坛泰斗”」以横绝一世之才,乘其弊而力矫之

书法史上,元末杨维祯可谓别具一格,其书风“矫磔横发,放纵不羁”,观之格外奇古,根底则又师法唐人,堪称传统书法的承继者,亦是法古求变之革新者。

刘璋《皇明书画史》中,即评介:“廉夫行草书虽未合格,然自清劲可喜。”此“虽未合格”并非言其书法造诣不佳,盖其书所流露之率意放情,与彼时盛行之鲜于枢、赵孟頫等秀美婉转的风格迥异,不落俗套。

而正是其书之奇崛峭拔,令“上下崇尚晋唐,鲜赵牢笼一时”的元代书坛,耳目一新。既对明初章草复兴有开启作用,亦对明中晚期,诸书家所求之“豪迈雄健”的性情书风,有“引领、砥砺”之功。吴宽《匏翁家藏书》中,曾赞云“大将班师,三军奏凯,破斧缺斨,倒载而归,廉夫书或似之。”

杨维祯小像吴伟《铁笛图卷》(局部)

上海博物馆藏

杨维祯(-年),字廉夫,号铁崖、东维子。元文学家、书法家。其居元末诗坛领袖的地位,诗作称“铁崖体”。又善行、草书法,风格刚劲。于音乐造诣极深,善吹铁笛,自称“铁笛道人”。时人称其为“元末江南诗坛泰斗”。著有《东维子集》《铁崖先生古乐府》《春秋合题著说》《史义拾遗》《丽则遗音》《复古诗集》等。

▼杨维祯《壶月轩记》▼

北京保利春拍

杨维祯历经元明两朝,见证政权之更替,其亦经历仕途沉浮,战乱之祸,由“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”之积极入世,而后徙居钱塘、松江等地,隐逸自怡。其之宦海多舛,也反映在甚具“个性”的文艺思想。尤是书法,在以“复古”、书宗“二王”目为主流时期,可谓力矫“靡弱单薄”书风流弊。

其传世作品甚少,多为馆藏,私藏者寥寥。

其中,既有取法欧阳询、欧阳通的严谨楷书,如《周上卿墓志铭》(辽宁博物馆藏),作于至正十九年(),为其退隐松江之前。是墓志铭中,其用笔点画可窥其书法渊源,而异体字、古体字的使用,以及结体偶现灵动的节奏、部分挑笔等,可知杨维祯深厚文学底蕴与“不守常规”书风倾向。

杨维祯《周上卿墓志铭》(局部)

辽宁博物馆藏

而行书则如《竹西草堂记》(辽宁博物馆藏)、《城南唱和诗帖》(北京故宫博物院藏)等,笔锋硬峭,筋骨强健,有壮美堂皇之美,亦可窥其放达精神。

私以为,书法中,个人情感流露,远比笔法技巧更为重要。此如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中悲恸欲绝之心境,亦或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之超然物外。杨维祯行书作品,即气息连贯,满幅生机。

杨维祯《城南唱和诗帖》(局部)

北京故宫博物馆藏

其独特章草,则最是奇崛,跳跃点画、尖锐出锋、欹侧疏狂、诸体夹杂,又字字不同,意象生动,可见“二王”研丽线条,也不乏汉隶古澹朴拙,亦得章草之错落与淋漓。此魅力,尤是耐人寻味。

如《壶月轩记》(北京保利拍品)、《张氏通波阡表》(东京国立博物馆藏)等,知其横溢文学才气,又见其“游戏笔墨、挥洒性情”的书学所尚,可谓章草、行草笔意结合之经典,亦是后世诸书家言说并窥视元代书坛“独抒性灵”脉络之代表作。

温馨提示:左右滑动浏览

杨维祯《壶月轩记》册页水墨纸本33×25.5cm×5

北京保利拍品

杨维祯《壶月轩记》册页元贤题跋

▼《壶月轩记》释文考释▼

杨维祯《壶月轩记》册页,局部

此《壶月轩记》中,言及“江阴李生恒,字守道,先庐燬于兵,辟地上海之渔庄,以耕钓为业。业暇则读书、攷典,故习法书名画,家虽寠不肯苟仕进为乾后计。新筑草堂数桯,堂之偏别构一轩,颜曰‘壶月’。余放舟黄龙浦达口海,必道过其门,过必觞余于轩,繙校经典,辨书画已,则乞题其颜而併以记行。”

据此可知,此文盖杨维祯为青年儒生李恒所筑“壶月轩”所作轩记。李恒有隐逸之风,耕钓为业,书画自娱,不苟仕进。二者彼此交契甚深,廉夫必道过其门,必觞于轩。

黄龙浦又称黄浦江、春申江。春申江之说,有言或因上海曾为战国楚春申君黄歇的封地。其又曾主持疏浚人工河道,将青浦、昆山交界处的淀山湖水引导至吴淞口入海等。

杨维祯《壶月轩记》册页,局部

又“昔延平先生以经术、德行师表百代,退而屏居闽山,蕈瓢寠空,晏如也。时称其人品为冫壶秋月,以其所学与所履莹澈而无暇也。吾闻生之先裔由闽而台,由台而淞也。不敢多上以祖延平独取其冫壶秋月,以对越于轩。壶清而以冫益莹,月朗而以秋益皦。”

此则是李恒先裔源出福建,此后徙居至淞沪。“延平先生”即南宋学者李侗,南剑州剑浦(今福建南平)人,著有《李延平集》四卷,为朱熹老师。

李恒以李侗为先祖,而李侗则为闽越江王李元祥第十七世孙的后裔。李元祥是唐王宗室,唐僖宗光启元年()平王绪之乱入闽,镇守泉州,为入闽始祖。

而唐末、五代时,避乱掣族入闽者日益增多。其中“唐衣冠卿士”如杨承休、郑璘、归传懿等。而后,因闽地人多地少、寺院经济恶性膨胀、战乱等诸多因素,及至宋元时,部分福建人迁徙台湾澎湖等地。元世祖时,更专设管辖台湾的机构“澎湖巡检司”。

元顺帝年间,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载“澎湖说”,有言“岛分三十有六”,“泉人结茅为屋居之”,可见此时福建人居于澎湖者已然不少。

而杨维祯提及“吾闻生之先裔由闽而台,由台而淞也。”其中“闻”可知应是其听闻李恒所述。台湾,旧时有“台员”之称,系闽南发音相似。事实上,台湾旧谓诸多,如岛夷、琉球、留求、台员等。而“台员”称谓究竟始于何时,已无法考据。

故,杨维祯听闻李恒所言,又闽南口音所致,其先裔“由闽而台,由台而淞”或为由福建徙居台湾,后又迁至淞沪,猜测之说,仅作参考。不过,此处“台”所指,“台州路”应最为可能。

元末时,因战乱频仍,又气候恶劣所致,曾有数度人口移民潮。此诸多史实有载。

杨维祯《壶月轩记》册页,局部

“生景行先哲,清于中无愧于壶,明于外无愧于月。侗祖何人,希之则是。生既青年而好学,尊师殷友,不远千里,異日见生学日进、德日明、行日粹以清,其有以仰承源关络而委新安之派,则吾又当与生修世谱,题曰《李氏冫壶谱》也,四方士为生赋《壶月》。诗繋于谱。生之轩,其不朽矣乎。”

此则言及李恒以先祖李侗为师,心向往之,德学兼修。李侗为程颐的二传弟子,年轻时曾拜杨时、罗从彦为师,其弟子朱熹为集大成者。朱熹祖籍徽州,又称“新安郡”,故此“新安之派”即新安理学。由此亦可见杨维祯对“新安理学”之推崇备至。

元末明初时,为新安理学鼎盛时期,学子们因不满默守陈规,死抱师门成说,而提出“求真是之归”诉求,以期得朱子之学真谛。如朱升作诸经旁注。而杨维祯为“文坛领袖”,自是振衰起弊,以"情性"为本原。此主张亦体现于其书法风格之革新。

杨维祯《壶月轩记》册页,局部

“龙集己酉春二月花朝庚辰,会乩抱夷叟杨祯廉夫甫在云间之拄颊楼,试老陆画沙锥书也,就此致意。孟京近日妙书,过文东远甚,可副墨一本张其轩。”

“已酉”为明太祖洪武二年(),杨维祯时年七十四岁,知此为其晚年笔。“会乩”即“会稽”。“抱夷叟”为杨维祯号,其晚年亦号抱夷老人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《行书宴啸傲东轩诗页》,有类似署名“会乩抱遗叟杨维桢再拜”。

“拄颊楼”为其堂号,其有诗云“拄颊楼前蔓草荒,小蓬壶畔日初长”,前句所言即其身处凄凉荒芜之景,隐喻孤寂心情,下句则又是其浪游湖山之闲适,颇是悠然自得之意,可知其内心矛盾、痛苦交杂。此亦于其书作“狂放”笔触间可窥一二。

詹同飞亦有诗《饮杨廉夫拄颊楼时余奉命征贤松江故有此作》。

而“试老陆画沙锥书也”则是杨维祯晚年款识习惯提及笔工姓氏与毛笔名称。顾工《杨维桢的铁心颖、画沙锥》有述,节录部分,可知。

《题倪瓒溪山春霭图》:在沧州轩试老温旧颖。

《小游仙辞序残卷》:在竹洲馆试老温笔。

《论医帖》:在云间能有斋试老温新缚铁心颖书。

《赠装潢萧生显序》:在云间草玄阁试铁心颖书。

《草书选评诗卷》:在云间草玄阁试奎章赐泚、赋贵所缚铁颖书。

《跋李西台六帖》:在云间草玄阁试老陆铁颖书。

《杨铁崖诗帖》:在任老人读易斋试新制铁心颖书。

《画沙锥赠陆颖贵笔师序》:在云间之拄颊楼试画沙锥。

《壶月轩记》:在云间之拄颊楼试老陆画沙锥书也。

《友闻录序》:在小蓬台试陆颖贵枣心笔书。

《干山志》:试老陆乐墨书。

《跋赵孟頫与王觉轩诸札》:在卷素斋试沈先生乐墨。

此皆彼时知名笔工。而关于“画锥沙”,同年(亦为洪武二年)杨维祯曾作《画沙锥赠陆颖贵笔师序》。

序言:“吴兴陆生某有才学而隐于笔工。其仲氏颖贵,美髯善容止,尤有才气……而制之精者标其号曰“画沙锥”。尖圆遒劲健,可与古韦昶争绝。余用笔喜劲,故多用之。称吾心手,吾书亦因之而进。颖贵亦自贵,虽势要求之而不可得。别襆之以锦,署曰:非会稽铁史先生弗能。知宣州诸葛氏云:柳学士能书,当留吾笔,否即退还。未几,果退还。叹曰:代无右军,何以用吾笔?而颖贵欲以吾当右军,曷当?惜予老矣,所书今不过山经野史,汝锥之功,无以用之以利天下,徒为祝锥辞。”

《赵氏铁网珊瑚》卷七,P59

此款识“试老陆画沙锥书也”,可知元末明初,江浙一带,文人与笔工,两个不同群体之交往,又可见“湖笔”作为文房用具其文化特质及悠长历史。

而“画沙锥”为古法制笔,为短锋硬笔毫,此与杨维祯所书之作,笔力劲健,线条沉着,显然有关。褚遂良《论书》中亦称:“用笔当如锥画沙,如印印泥。”所指亦是行笔如锥画沙,使其藏锋,书乃沉着。

序言中,杨维祯以颖贵所叹“代无右军,何以用吾笔?”显是对自己书法,甚为自得,自比王羲之,又故作谦词,言及“惜予老矣”。

“孟京近日妙书,过文东远甚”,所指即俞孟京、陈文东,皆吴淞青年才俊,从游于杨维祯。

其中,俞孟京、俞仲基伯仲二人,皆善书法,与宋克有世交之谊,为文友。而陈文东,即陈璧,号谷阳生,曾任解州判官。明中期书家陆深有言“国初书学,吾松尝甲天下,大抵皆源流于宋仲温、陈文东,至二沈先生,特以豪翰际遇文皇,入官禁近,故吾乡有大小学士之称。”

另有陶宗仪《书要会史》载“(璧)少以才学知名。真、草、篆、隶,流畅快健,富于绳墨。”明顾清《松江志》言“宋克游松江,陈文东尝从授笔法。”《续书史会要》亦载“(璧)与三宋齐名,用笔俱从怀素《自叙帖》中流出。”

由此可见,陈文东书法造诣极高,而杨维祯又言“孟京近日妙书,过文东远甚”,可知俞孟京书艺至佳,惜早逝。而二者皆为其门生,亦可证杨维祯作为文坛领袖,地位及影响俱是深远。

▼《壶月轩记》书法赏析▼

此《壶月轩记》计十开,内有杨维祯五开,乌丝栏,行草书37行,计字。全篇章草笔意浓郁,用笔老辣,气势奔放,可谓变化多端。然又字字珠玑,线条特性泾渭分明,笔锋锐利,诚如翁方纲所言“古今来,尖笔而肥者,杨廉夫也。”

杨维祯《壶月轩记》册页,局部,细节

是作中,其每字落笔点画,以波磔发出,又不似尖峰起笔,类于“锐利三角形”,斜入重按,如“地”字“土”字旁,“仕”字单人旁,“习”字上半部分“羽”字结构等,有斩钉截铁的爽利。出锋亦多劲挺,观之起讫分明,轻重错杂,甚是灵动。

私以为,其以陆颖贵所制“画沙锥”笔书之,自是劲而有力,圆而善任,极称其心手。

杨维祯《壶月轩记》册页,局部,细节

而其书又极重节奏感,提按顿挫强烈,笔触间则是浓淡有别,轻若羽翼,重若崩云,随势生发也。又偶有连丝,如“壶月”、“晏如”、“秋月”、“所履”、“祖何”等,可见其思如泉涌,意到笔至,又得率意淋漓之墨趣。

杨维祯《壶月轩记》册页,局部,细节

由于绘乌丝栏格,空间限囿,不过杨维祯以疏密对比,使得犹似旷野阡陌行笔,“字字之间”疏可走马,“单字结构”中宮收紧,密不透风。又行行之间,略呈欹侧之势,或倾斜,或错位,收放自如。整体观之,视觉反差效果极佳。可知其“以正衬奇”、“平中寓险”的至深造诣。

杨维祯《壶月轩记》册页,局部,细节

部分点画偏锋“刷”出,如第五开中“意”、“远”等字,又整作“捺脚”各有不同,甚富变化,如“致”、“文”、“本”等字,或谨严,或灵动,知其性情表达。

《张氏通波阡表》亦有乌丝栏格,也得章草《急就章》笔意,直追张芝、索靖,痛快淋漓,取其横势,如千军万马,可作对比。

杨维祯《张氏通波阡表》,局部

东京国立博物馆藏

东汉至西晋,为章草全盛之时,而后“今草”崛起,章草日渐式微,至宋时,以此闻名者,可谓寥寥。元代时,赵孟頫、鲜于枢则为主流,崇尚“靡媚典雅端庄”。杨维祯此“奇崛”书风,所求不单止于“二王”结体、用笔,更求高古之气韵及意境,又直抒胸臆,改变了彼时单薄的流弊。对于章草的复兴,亦是功不可没。

此外,杨维祯书作风格,单纯以时间划分,似过于机械,可商榷。其同年所作,书风也多不相同,此盖其书皆自心出,随心所致也。然其最具代表性者,当属隐逸淞沪以后。此作《壶月轩记》即如是。

▼《壶月轩记》文学观▼

杨维祯文学造诣斐然,其亦因“诗名擅一时,号铁崖体”,独领元代文坛数十载。其致力于诗文辞赋等传统文学样式的革新,尤是所倡导古乐府运动,将彼时诗歌创作推至顶峰。

张雨《铁崖先生古乐府序》称其所作古乐府“上法汉、魏,而出入少陵、二李之间”,“隐然有旷世金石声,人之望而畏者”。王士禛《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》亦言“铁崖乐府气淋漓”,皆是至高评介。

而宋濂在《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》中,更赞其“元之中世,有文章巨公,起于浙河之间,曰铁崖君,声光殷殷,摩戛霄汉,吴越诸生多归之,殆犹山之宗岱,河之走海,如是者四十余年乃终。”,“见诸论撰,如睹商敦、周彝,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,夺人目睛。其于诗,尤好名家,震荡凌厉,骎骎将逼盛唐。骤阅之,神出鬼没,不可察其端倪,其亦文中之雄乎!”

此《壶月轩记》不足五百字,以李恒崇仰先祖李侗“德行、经术,师表百代”,以“壶月”为名,取其冰壶秋月,壶清而以冰益莹,月朗而以秋益皦,借此明志。又以推崇李侗所代表的之“新安理学”,直溯朱子师门,此可曰“复古”,又振衰起弊,性情放达,则是有“除弊革新”之治学态度。

又是作中,生僻字、异体字不乏如“冫”、“攷”、“皦”、“寠”、“繋”、“乩”等字,也可知其古文字造诣。此书不时以古体字写于其间,凭增古趣。

▼元贤题跋,传承有绪,著录累累▼

此《壶月轩记》册中后附元贤六家题跋,分别为张枢、李毅、董佐才,张奎,赖善、俞参。其中除张枢、张奎书作之外,余者四人墨迹或为海内外孤品。

《壶月轩记》张枢题咏

《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群体研究》有载:张枢(公元14世纪元)字梦辰,号林泉民、书巢生,陈留(今河南开封市)人,以明经荐为松江府训导,徙居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),生卒年不详。善诗文,工行楷,日与子弟讲《春秋》,人为其品行清高而称之曰“林泉民”。

明陶宗仪《南邮集》赠梦辰诗云其“写书竹简拈鲜碧,临帖藤笺拓硬黄”。清钱谦益《列朝诗集小传》云:“枢工行、楷,日与子弟数十人讲《春秋》,或劝之仕,不应,人以是高之。称曰‘林泉民’。”贝琼《清江贝琼文集》卷二有《林泉民传》,《大雅集》卷七、《六艺之一录》卷三百五十八有《张枢小传》。

此题咏款识“西神山道士张枢”,其中“西神山”即惠山别称。老子《枕中记》有载。西神山有十三泉,亦契合其“林泉民”之高洁。倪瓒与杨维祯为知交,其曾有《西神山行》一诗,诗云“昔在九龙云雾中,泉边蜡屐遍行踪”,可知常至“西神山”。其亦作《壶月轩图》,此或可见诸人皆有交契。

传世墨迹有《石渠宝笈》中所载《元人诗帖一册》,内有张枢《和杨维祯草元阁诗》,今藏日本私人处;《蔡襄自书诗卷题跋》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等。

《和杨维祯草元阁诗》张枢

日本私人藏

张奎为元代著名草书家,本作钤印有“陈留张奎共辰生印”,可知张奎字共辰,张枢号梦辰,张枢另有一弟为景辰张壁。名号仅一字之差,或可推测为兄弟族亲,暂不可知。明洪武三年()开科取士,张璧应举中式,任潞城知县,仕终蜀府典宝。与同郡俞嘉言、陶南村、李处仁为文学友。参见乾隆《华亭县志》卷十四。

《壶月轩记》张奎题咏

张奎《七律诗札》纸本。行草书,凡6行,每行字数不一,共62字。今载《故宫书画录》卷三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

张奎《七律诗札》
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张奎书作英风刚气,横向开张等,皆甚具个人感受。此亦可见以杨维祯为核心的文人中,诸士颇受其影响。此帧题咏或为存世张奎书法仅见二者之一。

《壶月轩记》李毅题咏

李毅(-?)一字弘略,吉安路庐陵县(治今江西吉安)延福乡人,儒户。曾祖文昌,宋生。祖省中,万安县儒学教谕。父以明,播州儒学正,母郭氏。娶赵氏。毅中江西乡试第十三名,会试为第四十九名,元元统元年()以《书》登二甲进士,授瑞州路同知新昌州事。

元统元年御试对策作者表

《壶月轩记》董佐才题咏

董佐才(-),字良用,号胥山人,董纪兄,上海人。元末任广西洛容(今属广西柳州)知县,能诗。《大雅集》录其诗八首。从杨维祯学。董纪《西郊笑端集》卷二有《父祭子洛容知县董良用》与《祭洛容知县》。钱惟善七言长诗《篆冢歌》序:“云间善篆,以所书瘗之细林山中,题曰‘篆冢’。爰来征诗,遂赋长句以寄,云间者,朱芾孟辩也。又见董佐才诗”。

《壶月轩记》俞参赖善题咏

赖善,或为赖良,字善卿,天台人,为杨维祯弟子,仕履不详。授馆于云间(今上海松江县),至正中编选时人之诗,择其“情深而不诡”“风清而不杂”“事信而不诞”“义直而不回”“髓约而不芜”“词丽而不淫”且“有关于世教”者二千余首,类为八卷,前四卷属古体,后四卷为近体,成《大雅集》八卷。钱鼐、杨维祯等为其题序。卷首数篇偶有铁崖评点之语,今传之本为杨维祯删定之本。

俞参,号易斋,应为杨维祯友。杨维祯《东维子集》卷二十三记有其为俞参门生郑茂才和王茂才作《初斋铭》和《止斋铭》;《四明丛书》第5集之《宋元学者补遗》又记张仁近、王茂才、郑茂才师俞参。

此《壶月轩记》为杨维祯代表之作,历明至清,经盛昱、罗振玉、山本悌二郎等大家递藏鉴赏;盛昱题签,罗振玉题跋,长尾甲题耑。

杨维祯《壶月轩记》

关于“铁史藏室”此当为杨维祯用印。其一,上海博物馆藏杨维祯《真镜庵募缘疏卷》,钤印:束维子、九山白云居、会稽杨维祯印、廉夫、铁笛道人。其二,上海博物馆藏倪瓒《竹石霜柯图》,钤印:铁笛道人、九山白云、九山白云居、铁史藏室。其三,《石渠宝笈三编·延春阁》著录《宋白玉蟾尺牍》(杨仁恺称据闻转故宫博物院藏),钤印:李黼榜第二甲进士、廉夫、九山白云居、铁史藏室。

其中《张氏通波阡表》中,杨维祯署款“至正乙巳春。李黼榜第二甲进士。奉训大夫。前江西等处儒学提举,会乩杨维桢撰并书。”知“李黼榜第二甲进士”亦为杨维祯自用印。

另有,如杨维祯《张氏通波阡表》、《壶月轩记册》、《如心堂记》(罗振玉旧藏,《百爵斋藏历代名人法书》珂罗版),三作皆钤有“铁史藏室”。尤是倪瓒《竹石霜柯图》中,也可见此印及杨维祯其他印鉴于其题跋处,由此可见,此“铁史藏室”当为杨维祯自用印。

《壶月轩记》(局部)“铁史藏室”藏印

《张氏通波阡表》(局部)“铁史藏室”藏印

《如心堂记》(局部)“铁史藏室”藏印

另据山本悌二郎《澄怀堂书画目》记载:“此册为清代宗室盛伯羲(盛昱)的旧藏,题签为伯羲的亲笔手写。众所周知伯羲所藏的金石书画皆为精品,此册亦是其一”。

盛昱(-)爱新觉罗氏,字伯熙,一作伯羲、伯兮、伯熙,号韵莳,一号意园。隶满洲镶白旗,肃武亲王豪格七世孙。祖敬徵,协办大学士。父恒恩,左副都御史。盛昱性喜典籍,梁鼎芬称他“精本最多,不轻借人”,如南宋绍熙年间刻本《礼记正义》70卷,史家称“海内第一孤本”,藏书楼有“意园”、“郁华阁”等名。

故此册封面题签“杨廉夫壶月轩记。元贤题咏附,郁华阁藏”为盛昱所书。

《壶月轩记》盛昱题签

此册后经手于罗振玉,册后有罗振玉题跋。

罗振玉字式如、叔蕴、叔言,号雪堂,永丰乡人,中国近代农学家、教育家、考古学家、金石学家、敦煌学家、目录学家、校勘学家、古文字学家,于清末奉召入京,任学部二等谘议官,后补参事官,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。年辛亥革命爆发后,罗振玉携眷流亡日本,至年春回国。罗振玉在日本时久居京都,与居住京都的富冈铁斋、长尾甲等人交往极多。因此,木盒有长尾甲题耑应为此时。

《壶月轩记》罗振玉题跋

长尾甲是日本汉学家,中国书画鉴藏家。年移居我国上海,受聘于商务印书馆编译室主任,在中国住了12年,期间结交吴昌硕等中国艺术家;年,长尾甲返回日本,在京都以讲学、著述及书画为生。

长尾甲收藏甚富,且以自己精通汉文化为骄傲,比如其因得藏唐代草圣张旭的真迹而将自己的斋室取名为“草圣堂”,又因得汉砖而题额“汉砖斋”。其对自己收藏的中国书画多配制考究的木盒,并在木盒上署名题识,年款往往署汉历纪年。

《壶月轩记》长尾甲题木盒

山本悌二郎为日本著名实业家、政治家、收藏家,号二峰,斋名澄怀堂。曾任日本业银行、台湾制糖社长、糖业联合会会长等,后连续当选议院议员,最后更成为了田中义一、犬养毅内阁的农相。

山本悌二郎收藏中国书画甚丰,为日本20世纪初期著名中国书画收藏家,于年编成《澄怀堂书画目录》共12卷,内收所藏书画共件,上起敦煌石室写经,下迄清末,无不精华,其藏品收于他所建日本财团法人澄怀堂美术馆内,后有散出。

《壶月轩记》山本悌二郎藏印

山本悌二郎之后,此册归青山杉雨。王壮为《石阵铁书室铁书朱墨印拓选存》记有:“青山杉雨先生近得杨铁崖壶月轩记真迹,喜以名斋,属为刻此,壮为乙卯”,钤盖于《张氏通波阡表》的“获廉斋”,即青山杉雨得到杨维祯(廉夫)此卷之后,年,倩江兆申所刻。

由此可见杨维祯《壶月轩记》传承有绪,其亦是著录累累。最早见于明弘治十四年()《铁崖文集》卷二与弘治十七年()《上海志》卷五。此后又多次出版,如《书道全集》第十九卷,山本悌二郎著《澄怀堂书画目录》(卷二);张珩著《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》书法(三)等。

张珩《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》

张珩鉴赏笔记中,有提及著录于《书道全集》第十九卷,却又没有同时注明其余六家元贤题跋、钤印、题签等,盖《书道全集》未刊之故。且其释文如“晏如”误作“晏时”等,也可证其应未见实物,才会以其为杨维祯晚年之作,言“时露颓气”。出版物无法完整呈现实物笔划细节及精到之处,张珩老有此论断,不足为怪也。

▼《壶月轩记》特殊意义▼

不同于其余元人墨迹,此《壶月轩记》意义非凡。

其一,杨维祯为彼时文坛领袖,亦称“一代诗宗”、“诗坛泰斗”,知其地位之重,其古乐府诗,既婉丽动人,又雄迈自然,史称“铁体”或“铁崖体”,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。

其二,杨维祯文气斐然,诸体皆擅,序、记、志、碑、铭、书和论,下笔洋洒,气势磅礴。此《壶月轩记》为其为青年儒生李恒所作轩记,通篇行云流水,笔墨酣畅,可窥其云雷成文,思如泉涌。以及部分生僻字、异体字的使用,也可得知。

其三,《壶月轩记》中所推崇“新安理学”,直入朱子师门李侗,可窥知杨维祯一反陈规,“振衰革弊”文学观。

其四,是书章草笔意豪迈雄健,又奇崛古朴,力破彼时“鲜赵一路,牢笼当世”书风的单薄流弊,对于此后章草复兴,有直接意义。

其五,是作为杨维祯隐逸松江以后所作,为其最具书作面目代表性作品,盖直抒性情,艺术个性强烈。

其六,其书作所崇尚书学思想,既对明初章草复兴有开启作用,亦对明中晚期,诸书家所求之“豪迈雄健”的性情书风,有“引领、砥砺”之功。

其七,如此作所显露之文学观,与其艺术创作思想,亦是息息相关。

其八,款识中“拄颊楼”,其有诗云“拄颊楼前蔓草荒,小蓬壶畔日初长”,可知其生逢乱世,历经宦海浮沉后,孤寂与怡然自得的矛盾心境。

其九,款识中“画沙锥”,可知彼时文人与“笔工”两个不同群体之交往。同时也可见“湖笔”作为文房用具之渊源流长。

其十,所提及松江才俊俞孟京、陈文东,二人书法造诣甚深,其中又“宋克游松江,陈文东尝从授笔法”,宋克为吴门人,此可谓是明中晚期“吴门书派”与董其昌“松江书派”渊源的预演。

其十一,六家元贤的题跋,至为重要,其中四人或为当世仅存,另二人存作可见者,亦是吉光片羽。对于考据彼时书风及诗歌题咏等,有直接意义。

其十二,对于考据“铁史藏室”印,有学术意义。

其十三,流传有绪,著录累累,又经多位名家递藏,鉴赏,甚为难得。

此《壶月轩记》昔日流落海外,今又复归神州,且意义非凡,可谓稀珍也。

▼出版、著录累累▼

出版

1.《书苑》五卷第一辑,第八图,珂罗版,石印本,大正四年()。

2.《书道全集》第十九卷,第-页,平凡社,年。

3.《书品》,书道协会,年。

4.钟明善:《中国书法简史》,第99页,第图,河北省美术出版社,年。

5.周倜:《中国历代书法鉴赏大辞典》,第页,北京燕山出版社,年。

6.《中国书法大成》第4册,第-页,年。

7.阎正:《中国历代书法大观》上册,第-页,国际文化出版公司,年。

8.李一、齐开义:《画说中华文化形象---中华书法》,第39页,广西教育出版社,年。

9.吴?木:《中国古代书法家辞典》,第页,浙江人民出版社,年。

10.李光德:《中华书学大辞典》,第页,团结出版社,年。

11.楚默:《中国书法家全集·杨维祯》,封面及封底,第页-页,河北教育出版社,年。

12.陈侃章:《远去归来的昨天》,第18页,浙江人民出版社,年。

13.陈彬龢:《中国文字与书法》,第页,文化艺术出版社,年。

14.闵祥德:《大学书法》,第60页,上海文化出版社,年。

著录

1.《铁崖文集》卷二,明弘治十四年()刻本。

2.《(弘治)上海志》卷五,明弘治十七年()刻本。

3.[日]山本悌二郎:《澄怀堂书画目录》(卷二),第35-37页,(日本)文求堂,年。

4.[日]山本悌二郎、纪成虎一:《宋元明清书画名贤详传》第二卷,第页,(日本)思文阁,年。

5.王壮为:《石阵铁书室铁书朱墨印拓选存》,第页,华旅文化事业中心,年。

6.王刘纯、佟培基、杨守权:《通用书法教程》,第90页,河南人民出版社,年。

7.《书法研究》总第四十五辑,第页,上海书画出版社,年。

8.《中国美术五千年》第八卷,第页,人民美术出版社,年。

9.孙小力:《杨维祯年谱》,第页,复旦大学出版社,年。

10.[日]真田但马、宇野雪村:《中国书法史》(下册),第76页,人民美术出版社,年。

11.任平:《大学书法》,第页,西泠印社出版社,年。

12.张珩:《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》书法(三),第-页,文物出版社,年。

13.张弘:《中国草书名作鉴赏》,第页,远方出版社,年。

14.《上海美术志》,第页,上海书画出版社,年。

15.桂多荪:《浯溪志》,第页,湖南人民出版社,年。

16.毛孝弢:《中国草书经典》,第页,浙江人民出版社,年。

17.桂栖鹏:《浙江通史》第6卷,元代卷,第页,浙江人民出版社,年。

18.陈浩:《书法篆刻与教学》,第55页,辽宁美术出版社,年。

19.李枝枢:《院校书法教程》,第页,西泠印社出版社,年。

20.《中国美术全集》第57卷,《书法篆刻编·宋金元书法》,第85页,人民美术出版社,年。

21.朱天曙:《中国书法小史》,第页,中国长安出版社,年。

22.[日]铃木洋保:《中国书家名鉴》,第页,山东画报出版社,年。

23.朱天曙:《书为心画:中国书法》,第页,北京出版集团,年。

24.顾工:《铁笛一声吹破秋——杨维祯在吴门的交游与创作》,第86页,山东画报出版社,年。

25.孙杰:《古代上海艺术》,第98页,上海大学出版社,年。

26.绍兴书法研究所:《绍兴书法研究》,第35页,西泠印社出版社,年。

27.马博:《书法大百科》,第9册,第页,线装书局,年。

说明

1.此册内有杨维祯5开,元贤题咏5开。2.长尾甲(-)题木盒,罗振玉题跋,经盛昱(-)、罗振玉(-)、山本悌二郎(-)、青山杉雨(-)递藏。

▲同古堂坚持原创

感谢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zhumadianshizx.com/zmdsxx/10055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